七夕节的地域文化-亚博安卓

| 云霞0

七夕节的地域文化_七夕情人节送礼物的祝福语

 七夕节是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七夕节的习俗也是人们把心愿转化成形式的一种表现,下面小编带来的七夕节的地域文化,希望大家喜欢!


 七夕节的地域文化

在江苏有七夕香桥会一说,每年七夕节将至,人们会赶来搭制香桥。并且在傍晚人们祭祀双星,将香桥焚烧,象征着,织女和牛郎已经相会。在浙江农村之中,盛行着用脸盆接露水的风俗。传说,露水就是牛郎织女相会之时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能够让人们变得眼明手快。在广州还会举行七夕拜仙,但是已婚的女生一般不能够去参加。在中国西南地区流行这七夕节染指甲的风俗,有助于他们的生育。而在湖南,江浙地区,妇女会选择在七夕这一天洗头发,旨在可以得到织女的庇护。在广西地区,七夕节的早上去河边取水。可以用其洗澡,辟邪治病,延年益寿。同时家长会给孩子的脖子上挂上红头绳,希望上天可以保证自己的孩子健健康康的。

七夕情人节送礼物的祝福语

1.我错过了你的过去,但绝不会遗漏你的未来,我陪在你的现在,一起分享着快乐与甜蜜。不管风多大,无论浪多高,我都永远和你在一起,不离不弃。

2.每一次相遇都值得珍惜,每一次浪漫都值得铭记,每一份真心都值得守望,每一份爱情都值得祝福,七夕情人节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你幸福甜蜜!

3.愿你伸出爱的手,接爱我盈盈的祝福;让幸福绽放灿烂的玫瑰,迎向我们共同拥有的情人节。祝你情人节过得春光灿烂!

4.雨点轻敲窗,风吹散梦想,唯有你的模样,依旧在脑海徜徉。夜阑静心房,月明思念长,舍半生轻狂,只为拥你人生路上共翱翔。七夕将至,祝福并思念你。

5.愿单身的人找到温暖的避风港,愿热恋的人找到幸福的天堂,愿爱的花瓣永远轻舞飞扬,衷心祝愿你七夕情人节快乐!

6.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宁愿你是我避风的港湾。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希望你是我今生的。

7.情人节前提醒各位注意:傻气的送点花草;俗气的喝足吃饱;无聊的跳跳舞蹈;胆大的搂搂抱抱;疯狂的就地放倒;胆小的发个信息问好!预祝情人节快乐!

8.当爱情来临,当然是快乐的。但是,这种快乐是要付出的,也要学习去接受失望,伤痛和离别。从此,人生不再纯粹。要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要真诚。

9.回味玫瑰的花香,留在手上的一刻。巧克力的香浓,飘过丝般柔滑的记忆。烛光中依偎的身影,共话缠绵一刻。情人节将至,愿你收获属于自己的浪漫!

10.七是一个奇数,需要一个你凑成偶数;夕是一天的末尾,需要一个你,与我相约黄昏后。七夕节这一天,我在鹊桥的另一边等你,不见不散!

11.万籁俱寂七夕夜,一段深情埋心中;碧海晴空星闪烁,思念遥遥寄梦中;葡萄架下听情语,爱你无声润心脾。喜悦因你,悲伤因你,思念亦因你,这一生爱你是。

12.一辈子多久,天知道;人生路多长,地知道;比翼鸟飞多高,云知道;连理枝靠多紧,风知道;爱你有多深,我知道;祝福有多真,你知道。七夕快乐!

13.风对你发怒了,太阳对你不理了,云儿也变的暴戾了,苍天也为我憋屈很久了,转眼到了七夕,再不答应我的相约,老天真的要哭泣了,那你就变落汤鸡吧。

14.牛郎织女的七夕,乌鹊成桥来相会;我和你的七夕,跋山涉水不言累。即使你我暂别两地,对你思念却日渐增长。七夕佳节,你我同看心中一片月。

15.地球上两个人能相遇不容易,只有让你拥有我的爱情,我才安心。一直想做件事在你心中埋下我的名字:七夕节快乐!

七夕情人节的习俗与来历

七夕节的习俗——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节的习俗——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七夕节的习俗——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 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热门标签

hot
350031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