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毒战心得体会5篇-亚博安卓

| 小扬21147

药物戒断法,又称药物脱毒治疗。是指给吸毒者服用戒断药物,以替代、递减的方法,减缓、减轻吸毒者戒断症状的痛苦,逐渐达到脱毒的戒毒的方法。其特点是使用药物脱毒,减轻患者痛苦。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有关观看毒战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观看毒战心得体会1

相比于原版,韩版的“乐”的人设可以说是颠覆性改变。

从原版的冷血自私,油嘴滑舌,为了自己能活下去可以牺牲任何人生命的30~40代男性。

到了韩版改编成了一位有着悲惨童年,成人后却是可以把一切玩弄于股掌之中,被所有人称之为恶魔的神秘人。

韩版为什么要把李先生的人设年龄改成20代这么年轻。我的理解是,这电影前期各方面都在尽量降低乐的存在感,无论从台词到表情。他外表人畜无害,从头至尾也没有一丝多余的情绪,让人猜不出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这也让所有人都感受不到他近在咫尺的威胁,直到最后的反转才让观众然大悟:啥?这么平凡不起眼的人原来是那个危险的大boss吗?

所以这两个角色,根本没有啥可比性。因为韩版的乐,基本可以视为一个脱离原版的一个新生角色了。

还有就是演技。

演技真的是件非常主观的事,谈谈我的个人感受,想反驳的可以去自己重新开帖啊哈哈哈哈哈哈。

黑古,嗯,就是很好!各个方面~他是我在看完原版电影里最最喜欢的!

柳俊烈,新版乐,我个人觉得他的完成度也很高。看短评有不少人对他不满意的理由,全程面瘫,扛不起来反转,小鲜肉???

一条条来看。

面瘫。

这个没啥说的,看看上面我分析的新版人设就知道,这个角色前期非常重要的就是要表面看起来没有多余情绪,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想看演员表情丰富也是要在人设允许的情况下再做的事啊。

扛不起来反转。

这版李先生的现身,我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乐他没有在开场介绍自己才是李先生的时候就直接变得癫狂,而是保持了人设的一致性,即使是到了揭晓故事的尾声,也一直是冷静的娓娓道来,像叙述别人的遭遇一样讲述这一切,只有在最后说到触及他所最在意的养母,狗,还有被布莱恩陷害并冒名顶替的事时,才瞬间暴露了愤怒,他目露凶光,但表情却又极其克制。让人感到,嗯。。其实这个一直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年轻男人并没有那么简单。

不是只有撕心裂肺用力的演技才是反转,克制的演技,也可以是有力量的反转。

最后就是,小鲜肉???

这个是我最无法理解的一个说法。

柳俊烈算是我在泡菜国里比较喜欢的一位有演技的青年演员。

他长的并不是传统审美里的帅哥,但却非常有个人魅力,演技不说有多好,但也是韩国三大赏里百想的影/视双新。

对于这种出道没有几年却有好几部代表作的演员,却被短评里和我国小鲜肉强行归为一个出路,还一拳下去妆都不带花的???我真的emmm……

最后来说,为什么豆瓣和naver对这部电影的评价两极。

泡菜观众看过原版的还是少数,直接去看毒战,对于他们来说这就是一个新的,并且合格的商业片,要么也不会在淡季成了泡菜上半年的票房冠军。

而我国大部分来看这部的,80%可以说是先看了原作再来看翻拍。先入为主以原版为模板来各种比较的人可以说不在少数。

不过翻拍总会有比较,这很正常。但就我个人而言,这两版,我觉得都还不错,各有各的好。

原版在国产电影中有一定地位,但韩版也并没有评论里喷的那么差,人云亦云的真是太多了。

就这样~

观看毒战心得体会2

一场车祸,一位卧底,拉开了一场毒战的序幕,与毒贩战斗的残酷,毒品对人性的考度,《毒战》是国产警匪电影一个新的高度,没有了强加于人的主观旋律,没有了浮于表面的浮夸,一部沉的下,带的入心的电影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战于残酷 毒在人心。

全片的开场以一出人体贩毒的抓捕刻画出了毒品的可怕,妇女排毒时的哭泣,毒蛋破碎时引发的致命危险,真实而又残酷的一幕幕,是这部影片在开头就很好的将观众带入到了电影之中,一场猫与鼠的游戏接踵而至,整部电影细致缜密,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孙红雷与古天乐在电影中的正邪较量可谓精彩连连,故事在人体贩毒的抓捕后分别以两条叙事线很好的交代出了电影中孙红雷和古天乐的人物性格后,很快的就把两条线相结合,毫无拖沓累赘之感,而在后面的情节之中,剧本在哈哈哥这点上给了孙红雷很大发展空间,而作为国内赤手可热的一线演员,孙红雷在哈哈哥和毒贩之间的把握恰到好处,在这一幕中有着很好的体现,可谓笑料十足,这部电影并不像我们以往看到的警匪片中重头到尾都充满着压抑和悬链,观众也早已厌倦了被迫接受烂俗而低劣的压抑感,电影时不时的黑色幽默与笑料,会让人眼前一亮,可谓是《毒战》特有的精妙之处。

电影《毒战》中那种生命和欲望的碰撞在古天乐饰演的毒贩中得到了很好的演出,一方面是希望立功挽救自已的生命,坦白了自已的同伙,另一方面又时刻想着逃出升天,最后阴了警察一把,导致了全军覆灭,这一点上也反映出了《毒战》毒在人心的主旨思想,最后古天乐饰演的毒贩被执行死刑的一幕也让我映像深刻,应该是国产电影第一部揭露死刑执行画面的电影了。

而这部电影相对杜琪峰 来说,我感觉是里程碑之作,最找接触到他的电影应该是89年的《阿郎的故事》,相信这部电影大家应该都耳熟能详,也是一部非常经典的港式名作,在后来的《神探》《暗战》《黑社会》中,应该是99年吧,开始了一系列黑帮电影的创作,他的电影总带着一种傲气,而在《毒战》最后畅快的枪战中,又让我看到了昆汀的影子,《毒战》中视野的理想化和质感体现的淋漓,让我感觉到了杜导对这部电影过审的用心。

在警匪片已经日渐式微的今天,一部《毒战》就像一剂强心针,为警匪片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观看毒战心得体会3

昨天晚上看完杜琪峰的《毒战》,到家12点整,心潮澎湃,却因跟老娘唠嗑,耽误了记录的过程,想着今天必须要写出来,不然看过丢过,等于没看。第一次到电影院支持最爱老杜的电影,又是这么让人激动,怎么的也得写个心得体会,不枉支持的这一份票房。

原本打算在word敲出再黏贴到微博或者空间,却发现现在已经患上word空挡压力恐惧症,望着空空荡荡的刚刚新建的空白文档1,脑子里乱七八糟竟不知如何敲下第一个字。索性打开长微博,痛痛快快以流水账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想说,杜琪峰的黑色风格又回来了!上一部的《夺命金》,不知道是不是题材不是老杜所擅长,不痛不痒,我也明确地感觉到了他想要表达的意思,但就是感觉哪儿哪儿都不对劲,在电脑上看完,竟然看一半看不下去,曾经被我吹嘘得天花乱坠的杜琪峰和银河印象就这么栽了,那时第一次去电影院看杜琪峰电影的好友回来跟我说,杜琪峰不过尔尔。当时我还狡辩,在大陆上映的杜琪峰电影和香港上映的版本,肯定不一样!不放心的我,苦苦等着网上出来的粤语版本,发现,果真是“尔尔”。凉了,心。百度了一下,大陆版本和香港版本相差并不太大。难道这就是一直坚守香港本土的杜琪峰第一次精心尝试北上之后的水土不服?

这次的《毒战》,在去年就开始造势,我也早早就开始关注,并且题材是杜琪峰烂熟于心的警匪枪战,这次还属于跟大陆的合拍片,当时的心里不禁有些打鼓,成嘛?总算盼到上映,看完之后,一个字,爽!虽然隔靴搔痒,但看得出来,杜琪峰努力地打着擦边球,而且打得太漂亮了!可以看出做警匪黑帮的杜琪峰玩起黑色幽默还是这么得心应手,让我竟然看到了《ptu》的感觉。在杜琪峰的电影里,警察永远是作为陪衬,或许在杜琪峰的眼里,警察和制度,永远是现实的枷锁,这些枷锁在情义面前,轻如鸿毛,甚至在利益面前,不堪一击。

一、关于警匪之间的利用和追逐

《毒战》,表面上看起来是警察带着犯人利用犯人,犯人争取戴罪立功,仿佛警察占着主动占着上风,其实恰恰相反,警察从一开始就输了,而且很被动,一直被古天乐这个毒枭牵着走。孙红雷和黄奕第一次跟毒贩古天乐在审讯室里交锋,没有任何逼供,镜头里也清清楚楚出现禁止逼供的牌子。原本古天乐完全是拒不合作闭口不谈,但是当孙红雷拿出特别生硬的法律法规,以作威胁,古天乐就屈服了,申请戴罪立功,求警察给个机会。我冒出了一个想法:编剧的逻辑呢?就这样立马警匪就合作了?后来我想明白了,从这一刻起,表面看似警察给了毒枭机会,实则毒枭在争取自己生还的机会。警察玩不过土匪,杜琪峰电影里永恒的主题,警察的英勇善战,杜琪峰一直是不太注重的,或许是——不屑。相反,警察的出现,让问题变得更糟,或者只会用比较生硬的规则和制度解决问题。

内地一直拿“香港导演杜琪峰执导的第一部内地公安警匪题材的缉毒电影”作为宣传点,但是看完了之后,我想说,这明明就是匪在耍着警玩嘛!表面上古天乐被孙红雷绑着,被押到各个窝点进行抓人行动,但整个行动始终警察都被毒枭牵着走,不论是在武汉工厂,一大批身披战服的警察,抓几个聋子都能伤亡惨重,还是被古天乐带着兜兜转转好几天,消耗体力,竟被带去一所小学门口,枪战肆起,警察战败。这场追逐,警察输得很惨。最后,孙红雷的尸体与古天乐紧紧地拷在一起,正是上演那句话“我死也不会放过你!”杜琪峰的黑色幽默,让人看了不禁哑然一笑。

二、关于警察世界里制度的冷冰冰

尽管古天乐戴罪立功的态度一直很好,但孙红雷对古天乐自始至终没有任何信任,作为警察,无可厚非。或许警察一直都有“你是匪,我是警”的概念,就如同孙红雷在开头几场戏里说的,“我是警察,你是毒贩,我不是出卖你,我是抓你”。

孙红雷在古天乐的帮助下,扮演毒枭,对方要求吸毒,孙为逼真,第一次吸上毒,发作。在古天乐的帮助下,孙红雷得救,清醒后,朝着古天乐跪下(我曾以为孙要对古说谢谢),非但没有感激,第一个反应竟然是,质疑古天乐刚才在给对方暗示(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曾经的猜想真的是弱爆了!),警察的冷漠和疑心显露无疑。看到这里有种顿悟的感觉,冷冰冰的警察,冷冰冰的制度,让人想起了《ptu》。杜琪峰的黑色风格,回来了。

古天乐带着警察到了自己武汉的工厂,整部电影,我只在这场戏里看到了温情。两对不会说话的夫妻看见古天乐的回来,欣喜不已,这种快乐是发自内心的。古天乐作为他们的师父,无法隐藏自己的心情,却跟他们解释自己的悲痛是因为妻子被炸死。两个徒弟听闻痛心不已,要给师母烧钱,没办法弄到之前,就拿出三麻袋一百块人民币,一张张烧,在他们眼里,感情,比钱重要。但看到这里的时候,总觉得有些东西没有讲完,不知道是不是剪掉了。

三、关于两个版本

当古天乐站在周围一堆尸体中努力想要逃跑,苦苦挣扎也摆脱不掉手铐,却等来了一辆满载特警的警车时,绝望可想而知,关于法院审判的画外音响起。此时控制不住的,我就“呵呵”了,好吧,已经做到这个地步,杜琪峰已经尽力在打擦边球了,而且似乎广电总局并没有觉得之前有任何不妥,反正加上一个坏人被绳之以法的结局,基本就可以被囊括在“happy ending”的类别之内了。当时的我抱着一种宽容的心安慰自己,在电影院能到这尺度,不错了,回家坐等网上出的香港版本的结尾吧。因为杜琪峰当时就说过,为了通过审查,战战兢兢地剪了俩版本。就像《黑社会1》的结尾,乐少杀死大d一样,香港版的是激烈对抗之后长镜头陪音乐的悠扬,大陆版的却是煞风景的警察把乐少给抓了。

四、关于人性

当古天乐被抓之后,接下来的一场戏,竟然是古天乐被安乐死的镜头,我乐了,广电总局,真是好爱你,这场戏加了,更加让人觉得牛逼。这场戏把黑色玩到底了,为什么古天乐反反复复地一会儿跟警察合作,帮忙抓毒贩,一会儿又没给足料,让大聋小聋逃跑了,害得警察死了好几个,一会儿又把知道的全给抖搂了,让人怀疑到底是真是假,一次又一次的推翻自己原来的欲求,让观众有些怀疑,他到底是要闹哪样?怎么一会儿好人一会儿坏人?因为跟警察合作是为求戴罪立功不判死刑,没告诉警察工厂的秘密通道是真的想让大聋小聋逃跑,因为跟他们有情,但当自己的生命遭到警察棍棒威胁之后,又会把自己所知全部给警察,以求换取哪怕一点点生的机会。最后一场,古天乐躺在受刑的床上,嘴巴里还在不停地念叨知道的毒枭的各种案底,把人性中最基本的求生本能发挥极致。这也就解释了之前古天乐作为毒枭的种种选择。当然,这么赤裸裸展现死刑,也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观看毒战心得体会4

几年前第一次去香港,和朋友爆青站在九龙的海边远眺港岛,他指着对岸的高楼大厦一个个给我数过来,告诉我十年来这些大楼的主人已经纷纷易手,其新主人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大陆。香港在外表上依然还是每个夜晚都华丽绚烂绽放的东方之珠,和多年前几无差别甚至更加妖艳,但它的心脏和内在流淌的血液已经逐渐从属于它对之情感极其复杂的新东家——一个身强体壮财大气粗又威严正色黑白通吃,一个它极其蔑视其出身但又无力与之抗衡的老大。

应该是在港岛的一家印度餐厅里,爆青给我讲了个故事。儿子问老爸:回归了,我们这些香港人是不是饭碗都要被砸,将来如何挣钱呢?

老爸指着厨房对儿子说:厨房冰箱里有块肉,儿子你去给我拿来。儿子乖乖跑到厨房,从冰箱里捧出一块油腻的大肥肉端到老爸面前。

老爸面不改色对他说:你再放回去。儿子一脸困惑但还是遵从老爸的命令,又把肉放回冰箱。老爸点着儿子的手问:看看你的手上有什么?儿子低头一看,满手留下的大肉的肥油。老爸敲着儿子的脑袋:明白了吧,将来香港就是这么挣钱的

。这是个比喻比较隐晦的故事,我也是在爆青的解释下才明白。香港在97以后,应该是彻底转变了它经济运行的模式:在这之前,它是英属殖民地,亚洲金融中心,世界贸易货物中转中心,完善的经济法律体系所保障下的世界上最标准的资本主义制度样板。

97以后,随着政治制度重心的潜在偏移,它的独立优势荡然无存,但回归带来的却是一股巨大的不可阻挡的单方面来自某地的“暗黑”现金流,这股强大的十几年来源源不断“流动性”究竟来自何方,它的规模怎样,以及它为什么一定要经过甚至停留在香港,很多看官肯定比我这个学电影的书生要清楚多了,在此自然不表。但是它对香港造成的影响却是我们都能看到的:

它的外表依然繁华绚丽,但它的内在却像得了软骨病一样紧紧依靠在了那位老大的肩膀上,或者说,只有这位老大源源不断地给它喂食,让它的双手沾满了大肉留下的肥油,它才有足够的养分能对外保持一个光鲜的俏丽模样。这其实可以另找一个比喻来代替:正如一个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他明知其对身体和精神的毒害所在,却无法摆脱它的的诱惑,为了维持自己一如既往的“青春”,只能一再退让一再“出卖”自己肉体精神和道德的所有来换回那源源不断的赖以生存的“生命现金”。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代香港人建立起了对这位老大极其复杂的情绪和感受。

在我看来,正是这样的情绪支撑起了《毒战》的内核。《毒战》在剧作上很特殊的是,它不像我们看上去的那样,是一个双雄争锋的对手戏,而是在众多被细致刻画的超级大配角(孙红雷是其中最大号的一个)环绕包围起来的一个独角戏,哪怕是在形式上眼花缭乱的配角们喧宾夺主占据了主要舞台,他们在内核上所衬托的仅仅是一个人物:他外表孤独,内心极其矛盾难以捉摸判断,时而市侩时而背叛时而怯懦时而心狠手辣时而又情感宣泄,善恶交织爱恨交加,精神备受煎熬但却行动力超强。这个人物的名字不仅仅叫古天乐或者蔡添明,他更符合那个被裹挟而没有选择余地却又想在夹缝中杀出一条生路的城市的性格,也因此他的名字其实更应该是——香港。杜琪峰和他的班底自从97年以来的很多剧作中都埋藏着针对陆港两地地缘政治形态的含沙射影绵里藏针:像两集《黑社会》已经是意图非常明显的明喻嘲讽。《毒战》的过人之处在于它放弃了对具体事实的隐喻关联,而将陆港关系拟人化为人物的性格和他们之间的联系。他首先为影片设置了两层不同的道德对立关系:在表层文本中,干警追捕毒贩是一件天经地义无需质疑的事,这一层针对普通观众的设置让观众很容易地接受了这个正(警察)邪(毒贩)对立的立场,让后者顺畅地进入表层剧情当中。但实际上,杜琪峰因为常年受黑色电影的影响,其过往作品中的正邪之分早已非常模糊,而在《毒战》中,这样一个黑色电影的模式被埋设到了到潜文本中:当我们摆脱开预先设置的立场和一些符号——比如警察、毒品和毒贩——所通行的道德伦理所指涵义,开始仔细观察孙红雷及其队友的行事逻辑,这实际上是一群甩开人与人之间的信义、忠诚和信任而为达到特定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们裹挟古天乐去诱捕其他毒贩的做法,本质上带有以“黑”手段胁迫“黑”去吃“黑”的逻辑特点。在这一点上,杜琪峰并没有像梅尔维尔在《武士》或者《红圈》里那样完全沉的住气,让观众通过纯粹的电影化手段中去颠覆预设的正邪立场,实现道德理解上的乾坤倒转。老杜采取了香港电影人特有的技巧性小聪明,把这层潜文本意图通过异常符号化的手段在几个点上戳破表层文本让其流露出来:于是我们看到了审讯室里被警察背影遮挡的牌子上写着“公安逼供”,所有出海的毒船上都迎风招展着国旗,一群强大训练有素的干警最终和两个聋哑人以及老老少少拖家带口的几个“家庭”毒贩血拼到了最后一滴血。。。通过这种符号化的手段,他让“正”被邪气所渗透,让“邪”大摇大摆打着正的旗号耀武扬威,让强大的“正”面对羸弱的“邪”而疲软无力等等等等……杜琪峰把他潜文本的意图通过一种极度嘲讽的小技巧相当隐晦的传达到表层文本之上。

(说到这里,其实可以反过来回应那些对本片很多细节逻辑疏漏的质疑,并不是杜琪峰的疏忽或者故意要卖破绽,而是他对此完全不在乎,《毒战》拍摄的目的只有两个:以粗砺的视觉风格和枪战场面吸引观众,以潜文本的铺设实现对陆港关系的隐喻。这两点完满片子即成立,至于其他,老杜做为拍片快手没有功夫也没有必要去细细雕琢。)解读到了这里,真正的关键人物古天乐才进入分析的视线。在片中,他不断公开表露的唯一动机,就是“求生”。但仔细回顾他以令人捉摸不透的态度和反复变化的立场,似乎顺从、阴谋、背叛还是冷血这些外在行动之下,他自己也徘徊犹豫在并未完整透露的选择当中,这一点在公路边他持枪去制服两个吸毒过量的司机的时候,那股选择的困惑便汩汩而出:这是一个他可以冒着生命危险逃走的机会。当我们用文字翻译这两个选择的时候,其实它们是“求生”还是“自由”?在这一刻古天乐选择了“求生”,但这一刻为结尾埋下了伏笔,因为那时他选了“自由”。在这儿,如果我们把古天乐角色的名字从蔡添明换成“香港”,而把孙红雷的名字从张雷换成“老大”。这个地缘政治形态视角下的对应关系简直清晰地无法再清晰了。

在老杜的眼中,被“老大”所强力挟持的“香港”这些年来所艰难面临的抉择正是要“求生”还是要“自由”。

它为了这一个强烈的“求生”欲望,为了能双手沾到那一层大肉的肥油以支撑自身的生存,正如古天乐一样,从原先所认同的价值观上逐渐滑落,沦为无信义的“工具”和“玩偶”。但在保全性命的同时,“香港”也陷入了古天乐一样的困惑,是不是该转而去选择危险的“自由”?在电影里,老杜给了他机会去尝试,起码我们看到的现在这个结尾,在“自由”被“老大”拼死的那一拷而最后破灭以后(是不是预示着那死亡都斩不断从属联系的可怖断言),古天乐连“求生”的机会也失去了,无论他再怎样“出卖”,迎来的最终是自我毁灭。在《毒战》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老杜对这个“香港”充满了复杂的悲剧性的即唾弃又无法不怜悯的心态。为了生存,在他的价值观里,他的人物也是他赖以生存的那个地方,不断在让出自己的底限,这种无奈,来源于一旦转而尝试反戈的时候所面临的巨大的被毁灭的威胁。

这样一个无奈消极怜悯惋惜类似天鹅之悲鸣的情绪氛围以及思想价值观才是“拨云见雾”后《毒战》的真正内核。一个标准的“黑色电影”的精神实质。

观看毒战心得体会5

顾名思义,这是一部警察和毒贩的较量影片,古天乐和孙红雷等一线明星作品。

刚看完没有给我很大触动,不过回想起来还挺有意思。

两个字:真实。没有期待中的警察大胜,最后毒贩被一锅端。

在一场毒战中双方都不利,看上去毒贩胜利了,其实,没有人胜利。这就更加引发深思——在毒品面前,无关乎亲人、朋友、兄弟、敌人,统统没有好下场。

这是一个悲痛的结尾,却异常的真实。没有过多的夸张,没有特写。哪怕是女主角的死——也只是几声枪响,几下抽搐,毒贩开车碾压过去也没多大声响,很真实,警察们只能看着,没有办法。实在有人无法忍受,冲上去想救她,也只是送死。

最后孙红雷那小眼睛也给我很多触动,他就这么睁着,最后一刻用手铐把自己和毒贩拷在了一起——他算准了都没有子弹,他复仇、责任、使命、一切的一切心理活动交织的结果:都用眼神诠释了。

古天乐孤注一掷把右手废了,原想着就此逍遥,自己成了最后的胜利者,不曾想见就死了的人还有力气,最后一刻法院宣判的“死刑”-立即执行,也有意思,除了毒贩,没人说话,他演的跟之前一样好,没有破绽,他说的线索不假,但没人理他,当他把人仅有的一丝信任都消耗殆尽时,还有谁会再尝试一次?

这就像《狼来了》的故事一样,但这是现实,终究他还是死去,伴随着一阵阵抖动。也有着寓言的效果。

可是结局忍不住一声叹息——那些死去的好人坏人呢?他们的家人呢?警察的后续呢?只有哭泣、叹息了吧?

37275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