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博安卓-亚博网站首页 > 读书心得 >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范本10篇)-亚博安卓

| 阿祖0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范本10篇)

通过写心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对什么有独到的见解,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价值观。这里给大家分享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方便大家写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时参考。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1

《百年孤独》,真是一本好书,当我决心要写这本书时,我竟不明白我的文字够不够分量去评价它。自我不是一名专业的文学评论者,可是作为一名学生,一位读者,我觉得,这本书写的真不错。借鉴一位网友的话,读外国名着,翻译者很关键,而我好像是恰恰读了一本不错的译版,整本书从头至尾,就像是作者的经历过的生活,虽然是第三人称写的,但还是有一种真实而奇特的感觉。

说实话,第一次读这本书时,翻开第一页,看到第一段文字,脑子里顿时一片发麻,虽然开始是一段优美的环境描述,但看着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绕来绕去的语言,感觉这本书必须很难读。之后我发现,书真的不好读,可是我居然停不下来,一口气读完了全书。读完全本,合上书,再看看书的封页,“百年孤独”四个大字,顿时有一种难以表达的惆怅与失落感涌遍全身,这可能就是整本书的伟大之处吧,让人从书中感受到现实。

偶尔在另一本书中看到了作者的简介,我感到大为震惊,原先作者和中国还有一段崎岖历史。在1990年,作者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曾到访过中国,然而看到了当时中国随处可见的盗版作品,愤怒至极,并表示他死后150年内不授权中国出版他的作品。2017年,马尔克斯再次到访中国进行两个月的考察,并在2017,中国才最终获得《百年孤独》的出版授权。看来《百年孤独》在中国并不是一帆风顺,可是这些丝毫不能影响一本着作的质量,相反,这段崎岖的历史更给了《百年孤独》这本神秘着作,更加丰富的神秘色彩。

《百年孤独》,全书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的兴衰历史,从定居马孔多,到全镇消失在大风中;从第一代人的探索与衰败,到之后六代人的奋进与颓废;从一个与世隔绝的小村落,到之后变成一个复杂奇特的“人群聚集地”,整个家族与村落的发展,细腻的与整个世界的变化结合到一齐,既是对孤独的诠释与理解,又是对当时世界的映照与感触。全书充分发挥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独特魅力,既像是对一个家族的真实描述,又如同一个神话故事,书中语言巧妙,神奇而不可思议的故事几乎每一章节都有,但在传奇中不失真实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环境描述,让情节有条不紊的发展下去,在看似普通的家族发展过程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点点侵来的孤独之感。直到读完全书的最终一刻,一种强大而又莫名的感觉出现,于是自我最终明白了,这就是孤独,这就是百年孤独的灵魂所在。

可是说实在的,读这本书真的需要强大的想象力和耐心,因为作为一本大书,语言说不上优美,结构说不上巧妙,而唯一却又最能吸引人的,就是故事看似平常却有极大吸引力的情节,一个家族的一个个小故事,一章一章,好像平平淡淡,但就是这种平淡让读者能真正进入到书中,直到读完,才发现原先家族变化了这么多啊。可又是这种看似平淡的描述,要求读者有足够的耐心,又因为这是一本外国名着,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最头疼的就是相似甚至重复的人名了,再加上复杂的人物关系,没有强大的想象力与耐心,真的很难把全书读完。可这又正是一本着作的伟大之处,仅有读完了全书,书中的灵魂才会一下子贯穿读者全身,让读者感受到书中浓烈的精神。

值得庆幸的是,我确实把书读完了,我确实没有半途而废,所以我能看到了如此震撼的故事,如此伟大的着作。今日我又再一次拿起这本书,又再次认真的看了看极富震撼力的文字——《百年孤独》!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2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著名作品之一,他是哥伦比亚的著名作家,在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可谓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作者再现了拉丁美洲的历史,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这本说,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第一次看的时候会有点吃力,花了一两个月把它看完,但是还是有很多故事情节不是很清晰,等到第二次读的时候,完全对故事的架构有了清晰地思路,并且也对布恩迪亚的家族史和马贡多地区的衰亡史有了大致的了解。

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很多的书籍都是在向人们宣扬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可是在这本书上,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孤独和颓废的气息。即使如此,读完《百年孤独》我的收获并不亚于任何一本宣扬积极人生态度的文学作品。

马孔多多半是在下雨的,阴暗、潮湿让种种欲望暗暗滋生。

然而有一双眼睛,在这小镇里洞察了逾百年,她就是乌尔苏拉。

杀戮,专制,封建,就成了乌尔苏拉所仇视却无力改变的事实。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

何塞·阿卡迪奥·布恩迪亚曾向乌尔苏拉抱怨说:“世界上正在发生不可思议的事情,咱们旁边,就在河流对岸,已有许多各式各样神奇的机器,可咱们仍在这儿像蠢驴一样过日子。”他拥有着精明的头脑,强壮的身躯,是马孔多的开拓者,文明之祖,却因为深信“马孔多外面的世界”而被捆绑在树上直至死去。或许当时人民并不拥有像布恩迪亚那么优秀,可当权者之下,扼杀人数也应该不少吧?“他痛苦地说:咱们再也去不了任何地方啦,咱们会在这儿活活地烂掉,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了。”,我想,这算是坐着对当时的不满和控诉吧。

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必须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均幸免于难,当他认识到这场战争是毫无意义的时候,便于政府签订和约,停止战争,然后对准心窝开枪自杀,可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与17个外地女子姘居,生下17个男孩。这些男孩以后不约而同回马孔多寻根,却被追杀,一星期后,只有老大活下来。奥雷里亚诺年老归家,每日炼金子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熔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孤独的日子,一直到死。

“不管走到哪,都要永远记住:过去是虚假的,往事时不能返回的,每一个消逝的春天都一去不复返了。最狂热、最坚贞的爱情也只是过眼云烟。”这句话让我反复读过很多遍,生命的不可重来或许就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我们的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一瞬间的美好,因为你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过去了就成了云烟,没发生的也只是浮云。所以,我认为,作者的这种消极或许就是最积极的态度,值得每一个反思并且吸收其中的精华。

你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生活,生活同样会以怎样的态度来对待你。在我看来,作者除了愤慨,还有悲叹。可能我们就像书里面的其中一员,在孤独中不断徘徊,只要有那么一丝阳光,就能找到走出循环圈的门,生命必须有裂缝,如此阳光才能照进来。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3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位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_马尔克斯,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发生的大大小小,平凡但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这是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所说的。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这句话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读这本书,整个人似乎都被孤独感给包围着。全书的主题是孤独,孤独的对应是爱。但是在这部小说中都没有类似的描写,书中的主人公或者是在逃避爱,或者是被命运捉弄而没有能够得到爱。书中描写的最突出的就是不同人物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对应着不同的命运。他们都逃不了命运的安排。连同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马贡多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了。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孤独是需要摒弃的。人与人之间少了猜忌,少了勾心斗角,多了信任多了友善,自然孤独会被驱逐一边。也不至于出现书中的最后一个场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也不会出现清zf闭关锁国遭受的灭顶之灾。也不会出现左倾右倾内战。

拉丁美洲,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的地方。与历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内容。我还没有真正看明白这本书。等几年后我在重新去看这本书,收获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了吧。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4

此书文笔之精简,令人称奇。例如描写庇拉尔·特尔内拉,在她遇到何塞·阿尔卡蒂奥之后,发出那句经典的“好家伙”的感慨,将他带到她的吊床上去,很快怀上了阿尔卡蒂奥。我突然好奇这个女人是谁,重又翻到前面去找,却只见“那段时期有个女人常来家里帮忙做家务,她神情欢快,言语无忌,举止诱人,还会用纸牌算命”这样几句描述她的出场。写完了她和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激情,只用“那女人”。

下面是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其中不乏令人浮想联翩的精美绝伦的画面。

在远征者队伍到达马孔多的第一个夜晚,马孔多的河水“仿佛冰冷的玻璃在流动”。

在距离马孔多两个星期的步行距离的地方,在着魔之地的彼岸,停着一辆白色的西班牙大帆船,里面生长着一个静谧美丽的世界。“整艘船仿佛占据着一个独特的空间,属于孤独和遗忘的空间,远离时光的侵蚀,避开飞鸟的骚扰。远征者们在船内仔细探查,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只见一座鲜花丛林密密层层地盛开。”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刺穿了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喉咙。妻子乌尔苏拉看见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正努力用芦草团堵住咽喉上的空洞。”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看见“死人就在那里,神情忧伤”。用徒劳的补救写死人的忧伤,用死人的忧伤写活人的内疚。

普鲁邓西奥·阿基拉尔的灵魂通过询问其他的亡灵,辗转从马孔多第一位死者梅尔基亚德斯那里找到了马孔多这个此前未被死神光顾的地方。魔幻而合情合理。

丽贝卡在为皮埃特罗·克雷斯皮而哭泣时吃土,在平静的午后和姑娘们绣花时偷偷吃土,在对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疯狂吃土。“每当看到潮湿的土层和蚯蚓在花园里堆起的小丘,她常常会从交谈中走神,怀念的泪水带着咸味涌上舌尖。”让人难以理解,又似乎可以理解,假如她孤僻而又热烈,又恰巧有吃土的怪癖。

由于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的悲伤,“马孔多在睡梦中惊醒,心神俱醉,那琴声不似这个世界所有,那饱含爱意的歌声也不会再现人间。”直到这一刻,我仍愿意相信,皮埃特罗·克雷斯皮对阿玛兰妲产生了如昔日对丽贝卡那样深厚的感情。假如那是爱情,一定是最神圣纯洁的一种。阿玛兰妲看起来也喜欢皮埃特罗·克雷斯皮,但又无法解释后来她对奥雷里亚诺·何塞产生的悸动。一个女人可以如此决绝地拒绝一个深爱自己的男人,却险些无法拒绝自己的侄子。另,皮埃特罗·克雷斯皮真的存在于这个世界吗?存疑。

在预知死期分别是做足一定数量的小金鱼和绣完自己的寿衣之后,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日复一日做着小金鱼,做完又重熔,阿玛兰妲日复一日绣自己的寿衣,绣了又拆。他们在想些什么?

也许不仅是布恩迪亚一家,似乎马孔多的所有人都患上了“祖传的孤独”。刚建村时,人们还会因为吉普赛人带走了何塞·阿尔卡蒂奥,而在乌尔苏拉的鼓动下拒绝吉普赛人进村,但渐渐地,没有人再关心马孔多发生了什么,而是一切顺其自然。

没有人想对入侵马孔多的香蕉公司和殖民者做些什么,没人相信大罢工事件中死了三千多工人,却也没有人对真相感兴趣。

这里的人似乎对世界没有好奇,拒绝相信奇谈怪论,却又不愿亲自探寻真相,只选择用自己的已知解释发生的事。只有布恩迪亚一家,似乎每个人都努力想探寻生命的意义,最终却也不得不淹没在世人的遗忘和孤独的海洋中,向既定的宿命屈服直至毁灭。

马孔多毁灭了。孤独的种子飘向世界,在各地的角落生根发芽。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5

孤独是可怕的。自十九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一个多世纪,拉丁美洲几乎都处在军人独裁政权的统治下。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拉丁美洲百年的历程不断重复着怪圈,不是前进,而是徘徊。在《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专访时对孤独的解释意味深长:孤独就是不团结。作者著书的目的是希望拉丁美洲的民众要团结起来,走向文明,走向开放,走向繁荣。

在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里的所有角色,像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但更像是空虚无比的灵魂。我在读这本书的同时,从里面的人物的性格中,读出了我们一生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孤独。

如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位屡经失败,却又百折不挠的科学家,总是拥有着无尽的幻想和无穷的毅力。他身上映射着所有的科学先驱者的影子,狂热和冷淡,鲁莽和沉着,探知的欲望和放弃的意念,各类矛盾的品格在他的身上一一体现。他试图用磁铁挖掘黄金,试图将望远镜作为武器,试图把水银冶炼成金子。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理解,乃至于朝夕相处的妻子乌尔苏拉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可是当他揭破了生命的所有谜底时,他却被当作疯子,被捆绑在栗树树干上,被迅速地遗忘。他忍受着生与死之间横亘的痛苦无尽的孤独。马尔克斯似乎在用这个,表达着对所有的开拓者的深深的同情。

从第一代的布恩迪亚,直到第七代的奥雷良诺布恩迪亚,他们祖祖辈辈都在寻求自己的理想,无论是建立属于自己的村落、土地、工厂、铁路,还是爱情、亲情、友情,还是战争、权力、金钱,他们在从无到有,从盛至衰的过程中,极度渴望,却又无法沟通,这使他们浪费了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挥霍了一生的青春,始终都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最终他们都无力地、无奈地陷入到不可救药的孤独中,在无人理解中孤独地老去、死去

我并不喜欢这本书,它很沉重而又深刻,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马尔克斯所说: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现代化的社会用文明将孤独消除,还给这些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一个崭新的天地。这样,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会忘掉内心的迷茫,赢得充实的人生。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6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创业的艰辛,文明的出现,繁衍与生存,爱情与背叛,光荣与梦想,资本主义的产生,内战的爆发,垄断资本主义的进入,民主与共和之争等足以影响拉美的大事,却让他们集中发生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中。把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都深深的牵扯了进去。在故事的结尾时。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说:“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作者正是借这个总结性的人物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拉丁美洲百年历史的看法,即近代拉美百余年的历史是重复的,拉美的发展和历史进程都停滞不前。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7

我不明白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的唯一的一生务必背负着的沉重的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肉体、外在与表面是停留在这个繁华热闹的世界,与无数人打着交道,生活在群体中。灵魂、内在、却是活在独自、只有唯一的世界里,精神是独立于肉体而存在的,思想能与外界分享、交流,可灵魂务必得到独立的思考才能得以更高层次的深化。

有时候身边的人越多,与外界的沟通越多,得到的信息与反馈越多,就越能体会到内在世界精神的唯一与独立。外表理解阳光,内心处以安静、幽深的黑暗;外界流经时光岁月,内心的自我则得以一片凝固的永恒的时间。在此间隙,肉体与表面光滑无损,思想与灵魂历千锤经百炼、在无数思考疑问中打磨淬火、最终到达片刻的成熟。

世间本无对错,只有不同的理解与不同的见地。成熟与不成熟,界限十分模糊,无所谓何谓正确,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解释获得不同的支持。本无善恶,取人性命,报以恶果,若失去性命之人本就为罪大恶极之人杀人者无心、有心;失手、蓄谋,各样状况交错,以何为标准、准则有信仰与有无信仰的人,生活方式也翻天覆地之变化,若以对方为正确,岂不是杀人至于无形,否定了一个人的生命的唯一的好处,倒比扼杀了这人的性命更加残忍。学习有各种方法,以为融会贯通最佳,并不需反复询问知识深浅。分数可衡量某个时期的付出,却得不出此人品行、智慧的丰富程度,为蚁群所用,多中取少之时,才为体现分数考试价值之时。知识永无止境,断章取义、以小断大、舍远贪近、求分弃才需改善。

对待人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态度、人生观与原则。

自认为,温婉的细涓长流的为最惬意但是的生活方式。正是这种理想生活,简单而又难得。书本,单人,细笔,空房独处一下午。房外倾泻阳光,房内静聆阅书,感受文字的世界,享受独处的快感。刹那间,能听见平凡渺小的生命中,心灵的深处,身体里,灵魂在亘古持久的孤独中永恒的巨大的轰鸣。

我的生活态度,也便是独立且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无论是应对过去,此刻,或是未来。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8

《百年孤独》冷酷地揭示了一个现象——当人类一次次试图超越自身局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时,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虚无和无力感之外,别无所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700字,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终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族群的亡灭!这就是《百年孤独》的结尾。而这种结局,在书中开头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100年前为布恩迪亚家族写的羊皮纸里早已预言。

从第一代家族创始者对原先生活的狭隘世界之外的空间的探索与发现,再到与世隔绝的马孔多一点点成为人口聚集地发展现代礼貌,最终整个家族在一阵飓风之后一切归零。就像绕了一个圈,最终还是归到了原点。

看罢令人悲叹,心境像滚烫的池水一样波荡不已,家族七代人一遍遍重复的姓名如同解不开的魔咒萦绕盘旋,给人一种回环往复的沉重感,百年之间,看似人丁兴旺的家族,每个人一出生就被禁锢在时空的铁壳里,每个人都在自我的宿命里挣扎,却逃可是命运与时间的冲击。

最睿智的人晚年被当成疯子绑在树上;最勇武的人从没打赢过正义战争又悲情绝后;最美丽的人似上帝恩赐而来却又荒谬地飞回天堂;最明理的人成为了政治牺牲品消失在历史之中;最开朗的人死于连自我都不明白的不伦之恋里;最终一人用智慧与阅历得知一切后,成就了家族的百年孤独……

没有什么能够永垂不朽,没有一生一世的陪伴。孤独和失落才是人生常态,欢乐是苦中一抹甜,只能用来回味的。你从迷茫中挣扎着走出来,奋斗一生,发现这世上竟然什么都不值得留恋,所有的伟大与渺小,所有的偏激与冷漠,如一个轮回般在无声地反复,最终留下的是抓不着的孤独。

在书中,每个人都在用自我独特的办法抵抗孤独,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读书翻译,或是出逃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一生沉溺于情欲……这些条列式的方法,虽是布恩蒂亚家族的特性表现,却也是极端真实的人性展现。

有文艺评论说,马尔克斯借助布恩蒂亚家族一百年的家史影射拉丁美洲社会。可是,我感到,马尔克斯影射的还不止生养他的那一片大陆,甚至包括了整个人类。读后感.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人虽然有血缘关系,但在灵魂层面,彼此孤独,他们并非息息相通的一体。这或许暗示人类,如果每一个人都以自我为单位,在灵魂的层面互为沟壑,而非结为一体,相亲相爱,那么,他们的结局是种群的灰飞烟灭。

小说的结尾,马尔克斯似在表达:仅有当一个人行将死亡时,他才会像奥雷连诺·布恩迪亚一样,看清自我的命运与归宿;那么,当整个人类行将灭亡时,人类全体才会像奥雷连诺·布恩蒂亚一样,彻底了然人类的谜底——人类是怎样一个物种它到底从哪里来它走过了怎样的历程……可是,这时,一切都已来不及,毁灭的时刻已到,人人在劫难逃!

《百年孤独》冷酷地揭示了一个现象——当人类一次次试图超越自身局限去看清去思考自我的位置时,所得到的除了更深的虚无和无力感之外,别无所有。我们在无谓的纠结之中挣扎,却愈加深地堕入了无限的深渊之中,在孤独中挣扎,却终将被孤独吞噬。尼采说“当你在凝视深渊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9

有一位作家曾说过,人生来就是孤独的。

在拉美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位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__马尔克斯,以其对现实世界魔幻般的思索和诉说,开创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流派,也因之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的《百年孤独》是一部有趣的作品,她没有波澜壮阔的情节,故事的发展更是令人费解。作者在《百年孤独》中用梦幻般的语言叙述了布恩迪亚家的每个成员在一个小小的名叫马贡多的乡村发生的大大小小,平凡但足以震撼人心的故事。“这里面所有的一切,我都曾经看到过,也早已知道!”这是家族的最后一个守护者奥雷良诺阅读了记载这个百年世家的命运的羊皮卷后所说的。整个拉美的近代史,从这句话开始就陷入了循环的怪圈中。

读这本书,整个人似乎都被孤独感给包围着。全书的主题是孤独,孤独的对应是爱。但是在这部小说中都没有类似的描写,书中的主人公或者是在逃避爱,或者是被命运捉弄而没有能够得到爱。书中描写的最突出的就是不同人物的命运。不同的性格对应着不同的命运。他们都逃不了命运的安排。连同决心要开辟出一条道路,把马贡多与外界的伟大发明连接起来。可惜的是,他却被家人绑在一棵大树上,几十年后才在那棵树上死去。马贡多的文明也随之消失了。孤独、苦闷、猜忌,导致了马贡多狭隘、落后、保守直至没落。

人生来就是孤独的。孤独是需要摒弃的。人与人之间少了猜忌,少了勾心斗角,多了信任多了友善,自然孤独会被驱逐一边。也不至于出现书中的最后一个场景。那个长猪尾巴的男孩,也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七代继承人,他刚出生就被一群蚂蚁吃掉。也不会出现清zf闭关锁国遭受的灭顶之灾。也不会出现左倾右倾内战。

拉丁美洲,耻辱与压迫,血腥和悲剧的地方。与历史一般的不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故事的内容。我还没有真正看明白这本书。等几年后我在重新去看这本书,收获到的或许不仅仅是这些浮于表面的东西了吧。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篇10

《百年孤独》是我比较喜欢的外国小说之一,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和读其它书都很明显的不同,这可能就是本书的特点之一吧。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就是全书几乎没有任何向上的积极气息,有的只是孤独和颓废。

这部30万字的《百年孤独》,很好看,你会时而放声大笑,时而眉头紧锁,当时重复率最高的表情是“瞪大的双眼”因为据说本书是公认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马尔克斯对于生活也许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他笔下的人物,不管是性格开朗还是封闭,是坚毅向上还是堕落腐化,不管他们的生活是积极向上还是纸醉金迷都给人一种深深的孤独无奈感,他们都不可避免坦然淡定的走向死亡。他笔下的世界虽然经历了上百年的发展却还是愚昧落后没有任何进步相反还逐渐走向没落。

人与人之间并不是一旦遇到悲凉的心境就需要有人出来安慰,因为你体会不到他的孤独,你那善意的劝解反而更加刺痛他孤独的感伤,使他倍感孤独,适宜的离开也是一种默默的关怀。也许他需要一首悲伤的乐曲,也许他需要一段文字,他需要的无非就是将他的孤独表达出来的艺术,而这期间只有他自己明白。

孤独希望与安静和黑暗为伍,但人却要面向阳光,否在会在无限的孤独里被黑洞吞噬。

【读书笔记心得《百年孤独》】相关推荐

470565
网站地图